Home > 佛光新聞 > 義工菩薩善緣讀書會 期盼給人信心、歡喜、希望、方便

義工菩薩善緣讀書會 期盼給人信心、歡喜、希望、方便

April 5th, 2017

佛光山沙巴襌淨中心為提倡書香人間,推動閱讀風氣。在一花開無數葉中,注入動力,讀書會持續加溫。自受證後義工菩薩善緣讀書會組於前晚4月5日,晚上8點,在道場進行讀書會,有7位義工參加,並由該組召集人張文源副會長帶領導讀,選讀教材為《貧僧有話要說.一說》。在場者有監寺覺度法師和司徒偉新督導,大家共同享受讀書樂趣,分享生命故事。

監寺覺度法師慈悲指導時表示,帶領人在讀書會前應「用心」準備,讀書會中「專心」帶動成員,共同探討文章的核心價值與深層內涵,會後「關心」成員的閱讀所得。學習如何從聞、思、修、證四個層次來解讀整篇文章的核心重點 。

覺度法師說,讀書不只是學習知識,更要開啟智慧。讀書不只是增長學問,還要能身體力行,以達到自受用他受用,讓人間佛教在沙巴生根,讓沙巴是人間淨土。

另外,義工菩薩善緣讀書會組召集人張文源副會長強調,讀書會的成立共識、願景、隊呼、隊歌。在他的引導下,大家用心唱出「淨土世界」,也以充滿活力的歌聲為課程揭開序幕。透過互問互答的方式,導讀星雲大師《貧僧有話要說》我還是以『貧僧』為名吧!第一說。同時,他期許義工可以常常回道場充電,培養心靈資糧。

義工們一起閱讀《貧僧有話要說》我還是以『貧僧』為名吧!第一說後,感受星雲大師有一顆廣大無量的慈悲心,「給人歡喜」的願心。大師可以一無所有,但期盼給人信心、歡喜、希望、方便。

誠如大師所說,「心有多大、世界就有多大。」故大師雖然身不存一文,心卻是海量。正符合大師的性格「身懷慈悲度眾願,心似法海不繫舟,問我平生何所似,法水長流五大洲」。

大師認為「給」是一種幸福!他盡其一生都在為人著想,無私無畏的「給」,帶給了數百萬計的信眾,無限的信心、無限的希望、無限的歡喜、無限的方便。

義工們從讀書會中加深瞭解星雲大師寫「貧僧有話要說」的因緣。大師「貧僧」的理念是因為佛光山所有財產都不是他的,都是大眾和社會共有的。認為享受貧窮也是一種快樂;能安於貧,所以有許多人緣。所謂貧僧是放棄對世間物質生活的執著,享受內心的富有。

司徒偉新督導閱讀星雲大師「我還是以「貧僧」為名吧」這篇文章後分享時表示,他覺得這一篇很適合我們人生的路程。從出生開始不管是生在有錢人家或是貧窮人家,到最後大家都承認「生不帶來, 死不帶去」這句話。其實貧僧或是貧窮都不是真的,因為身體也不是永恆的,所以才會有「萬般帶不去, 只有業隨身」。

義工鍾春嬌在會上分享時表示,跳脫執著擁有的思維框架,不妨試著讓自己的心胸開闊一些。既然人一餐食不過幾斤,眠也不過八尺,一切夠用就好,何必為這些自己既無法擁有、也使用不到的東西汲汲營營、斤斤計較。同時也懂得惜福、廣結善緣。

義工李金花在會上分享時表示,學佛後之思想,開始意識到原來我過去認為自己擁有的東西,其實都不能算是我的,因為這一切都不是靠自己的能力獲得。從出生到求學階段,所有吃喝住用全仰賴父母的撫養,如果沒有這些撫育栽培,我不可能成長到能自己工作養活自己的今日,更甚者我所用於勞動的本錢,這副強壯健全的身軀也不是靠自己得來的。

義工何惠姬在會上分享時表示,大師一生奉行「以無爲有、以退爲進、以眾爲我、以空爲樂」的人生觀。所謂「清貧」也不一定是「一無所有」;「無」才能生「有」,「無」才能無量、無盡。大師所謂的貧僧是放棄對世間物質生活的執著,享受內心的富有和快樂。

義工們期許透過閱讀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的書,學習積極面對人生,以文字分享感受和心得。他們也感到佛法浩瀚如大海,學無止境,決心終身學習,不退初心。

pun 佛光新聞

Comments are closed.